
当失业潮与房贷压力双重夹击,新加坡再次展现“民生托底“的决心。
4月15日,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与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联合宣布,正式启动“屋主就业援助计划“(HJS),通过“就业帮扶+财务援助“双轨机制,为失业群体筑起房贷安全网。
这项计划不仅体现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精细化升级,更传递出“不让任何家庭因失业失去家园“的政策温度。

一、HDB和WDA联手
破解“失业–断供“死循环
新加坡建屋局(HDB)此次联合劳动力发展局(WDA)与全国职工总会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援助体系。
具体运作机制堪称“精准施策“:
1、精准定位
通过公积金缴交记录、组屋贷款数据等政府数据库,精准识别出因失业导致房贷拖欠的高风险家庭。
2、就业特快通道
劳动力发展局的“职业联系站“与职总e2i的求职中心设立专属服务窗口,配备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职业导师团队。
为失业屋主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培训、行业转型指导等“一条龙“服务,重点推介物流、科技、医疗健康等高增长行业的岗位。
3、动态监测
职业导师每月跟进求职进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计划,确保求职者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图/李智陞部长,来源于联合早报

二、严格限定与弹性空间并存
新计划并非“全民福利“,而是精准滴灌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
申请短期财务援助金的条件:
21岁及以上者*,且过去12个月平均每月总收入不超过5000新元**;
过去12个月内,曾在新加坡受雇至少6个月;
非自愿失业,例如公司歇业或裁员;因疾病、受伤或意外而被终止雇佣者;
居住于年值不超过3万1000新元的新加坡房产。
注:*公民可从4月中起申请,永久居民可从2026年首季起申请;**包括缴纳公积金前的花红、津贴和加班费。

图/来源于劳动发展局,联合早报

三、从“输血“到“造血“的进阶方案
新计划突破传统失业救济模式,创新推出“就业激励+财务缓冲“的双重保障机制:
1、积分制现金援助
首三月:每月完成10个求职积分(如参加技能培训得3分,面试2次得5分);
后续三月:每月完成5个积分;
达标者可获得阶梯式现金补贴,直接用于偿还房贷。

图/来源于劳动发展局,联合早报
2、四招解决房贷困扰
①延期还款:最长可申请6个月分期付款延期;
②分期付款重组:将拖欠款项分摊至未来36个月偿还;
③利息补贴:政府承担延期期间的部分贷款利息;
④罚息豁免:符合条件下可免除逾期罚息。
这种设计既避免“养懒人“,又通过正向激励推动失业者主动重返就业市场。

图/来源于联合早报

四、职业导师化身“就业摆渡人“
“被裁员后,我投了50份简历都石沉大海,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42岁的物流公司前主管陈先生坦言,直到遇到职业导师叶女士,他的求职轨迹才出现转折。
叶老师拥有12年职业指导经验,她揭示失业群体面临的深层困境:
1、心理冲击
约60%求职者存在“职场挫败感“,35%出现中度以上焦虑;
2、技能错位
传统行业失业者往往缺乏数字经济所需技能;
3、信息鸿沟
不熟悉新兴岗位招聘渠道和评估标准。
为此,职业导师团队提供“三阶辅导法“:
①心理重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恢复求职信心;
②技能重塑:定制3-6个月的短训课程(如数字营销、云计算基础);
③人脉对接:利用职总企业网络推荐隐藏职位。

图/来源于联合早报

五、预计惠及1200家庭
释放三重积极意义
费绍尔部长透露,新计划首阶段将覆盖约1200户家庭,若成效显著将扩大规模。该政策不仅具有现实救助意义,更释放深远的社会效应:
1、稳定楼市预期
阻断“失业–断供–法拍“的恶性循环链;
2、促进劳动力流动
推动传统行业人员向高增长领域转型;
3、强化社会安全网
在CPF(公积金)、就业补助等基础上,补上“再就业促进“的关键拼图。

图/来源于联合早报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治理智慧:
新加坡的“屋主就业援助计划“,展现了后疫情时代社会保障政策的进化方向:不是简单发放救济金,而是构建“心理支持–技能提升–就业匹配–财务缓冲“的全周期帮扶体系。
这种“官方引导+市场参与+个人努力“的协同模式,既维护了社会公平,又避免了福利依赖,为全球应对失业危机提供了“新加坡方案“。
对于正在经历失业焦虑的新加坡人,这或许是最温暖的“政策礼包“:
当房贷账单压得你喘不过气时,记得官方正与你并肩作战。申请动作要快,让职业导师成为你重返职场的“摆渡人“,让积分援助金成为你渡过难关的“救生圈“。
毕竟,家园的温度,需要政策与人性的双重呵护。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新加坡HJS,HDB,e2i,联合早报,综合公开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
…..
陪创业,助增长
👇加V进入新加坡最大出海社群👇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