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证实宗馥莉辞职,宗泽后表态!或凭娃小宗逆天改命?新加坡商标注册攻略

娃哈哈商标控制权纠葛,到娃小宗品牌探路,再到走向海外、考虑在新加坡申请商标的现实思考,整场风波,是家族企业治理的缩影,也是商标战略的教材。

2025年的中国饮料圈、一切都在震荡。

10月,多家媒体几近同时爆出:

宗馥莉已于912日向娃哈哈集团辞去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更重要的是,有知情人士指出,这次辞职背后,是娃哈哈商标使用权可能存在不合规隐患;宗馥莉或将另起炉灶,以娃小宗作为新品牌,摆脱原有商标约束。

对此,宗庆后三弟宗泽后对媒体表示,“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她)还是欠缺了一些”。

此前,在宗馥莉第一次辞职时,宗泽后曾发在朋友圈发表引发全网关注的言论,指宗馥莉火力四开,锋芒毕露,“过刚易折”。对此,宗泽后表示,“尽管网友或者水军把我骂翻天,但事实上都是这些人害了她,使她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了。”

宗泽后称,“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娃哈哈是陪随8090后成长的一代饮品品牌。我相信8090后以及他们的子女都会怀念娃哈哈带给他们快乐。”

一、商标不能用的隐喻:

家族企业里那个看不见的枷锁

1、背后的权力博弈:股权结构决定命运

娃哈哈这个品牌,是中国饮料行业的象征之一。长期以来,其品牌价值被估算超过900亿元人民币。然而,这张价值连城的商标,并不归某一个家族单方面操控,而是深深绑定于娃哈哈集团复杂的三方股权结构中:

国资层面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约46%,是第一大股东;

宗馥莉继承宗庆后的股份为29.4%

职工持股会占约24.6%

在这样的股权分布下,任何核心资产(尤其是商标)的使用权,都可能成为公司决策权的战场。根据流出的一份内部文件,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皆无权使用。

换句话说,即便宗馥莉名义上掌控经营权,也可能因商标使用权背后的合规约束而被牵制。

更何况,过去她曾试图将 387 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其控制的宏胜系公司,但因为国资方反对该转让而搁浅。

此时她若继续对娃哈哈商标动手脚,就可能触发法律与股权纠纷。因此,一份看似简单的商标使用不合规说法,实则可能隐藏着极其复杂的博弈。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宗馥莉第一次辞职。据报道,她在20247月也曾提出辞去娃哈哈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原因是公司股东对其经营管理的质疑。

当时她暂时下台,不久后又重回核心位置。这一次,辞职更彻底,也更像是一种策略撤退

可以说,商标这张牌,隐藏在权力结构、治理结构与财务结构的背后,成为无法旁落的制约因素。

2、新品牌是避难所,还是另一种枷锁

正因如此,宗馥莉有了另起炉灶的必要。她宣布,从2026年起启用娃小宗品牌,来逐步替代娃哈哈

有媒体报道,娃小宗商标其实早有布局:

2025年初以来,宏胜饮料集团在娃小宗”“娃小哈”“宗小哈等名称上已申请注册多件商标,涵盖饮料、方便食品、材料加工等类别。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中,娃小宗”“宗小哈商标已进入初审公告阶段。

这样的操作有两个层面意义:

一方面,是规避原商标使用不合规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建立一个新品牌资产,让未来可独立运营、独立掌控、免于原有股权制约。然而,新品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帆风顺。事实上,有经销商直言:“99% 的娃哈哈经销商都不会做娃小宗。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以 KellyOne 为例,虽然推出时曾投入明星和流量资源,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新品牌没有足够市场拉力、渠道支撑和品牌认同,即便商标归属清晰,也可能如空中楼阁一般难以落地。

换句话说,商标虽是核心资产,却也不是万能保险。新品牌要成功落地,还必须配合市场逻辑、渠道体系和经营逻辑。

3、辞职是解套?还是战略重置?

在这样的语境下,宗馥莉的辞职更像是战略性重置,而非简单撤退。她将自己的运营空间从被商标枷锁中抽出,以新品牌+新治理结构重新出发。

这背后隐含的是几个逻辑判断:

在旧结构下,她受制于商标使用权的合规性,可能无法继续推进自己的改革方案;

与其被卡住,不如干脆斩断依附,建立一个新轨道;

在新品牌打造之初,若能稳住核心团队、保留渠道、保持运营,则新品牌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新的商业主线。

用一句话来说:她不仅在讨价还价,更在谋划新的游戏规则。

图源:网络

4、宗馥莉仍为娃哈哈第二大股东

天眼查任职信息显示,宗馥莉名下关联210余家企业,其中200余家为存续或开业状态,包括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宗馥莉在上述企业中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并持有10余家企业股份。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2月,注册资本约5.26亿人民币,由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宗馥莉、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共同持股,其中宗馥莉持股29.4%

因此,尽管如此,宗馥莉仍为娃哈哈第二大股东。

图源:天眼查

二、商标的重要性:

不仅是符号,更是话语权护城河

宗馥莉与娃哈哈这一案例,恰好体现了商标在现代商业运作中的多重价值。以下几点,值得所有企业尤其是有出海、品牌野心者深思。

1、商标是一种排他权利独占地盘

当一个品牌取得注册商标时,即获得了在特定类别内的排他使用权,也就是说,别人不得在相同或近似类别使用该商标、不会侵犯你的商标权利。这是一种法律上的话语权。在激烈竞争中,这种排除性,可以防止他人蹭名、搭车或混淆市场。

若商标未注册或注册不完全,在法律争端中往往处于被动。即便依靠在先使用主张权利,也需要付出高昂律所成本和举证负担。

在宗馥莉这一事件中,娃哈哈商标虽属于集团所有,但实际使用权受约束,她甚至可能因未获一致的商标使用授权而被局限。商标的这一排他权利属性,正是她被卡住的关键所在。

2、商标是品牌故事与情感联结的核心锚点

在消费者心智中,品牌名称、标识、商标是一种情感符号。当人们看到娃哈哈时,可能回忆起童年饮料、营养液时代的印象、或是品牌所代表的民族情怀。这种品牌资产的背后,是多年市场运营与消费者信任的积累。

一旦品牌名称有变、新商标登场,最大的风险不是法律层面,而是消费者的情感出逃:他们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新的名字?他们会不会误以为是山寨、假冒?从舆论来看,就有网友吐槽,不看新闻的话,看见娃小宗还以为是什么杂牌饮料。

因此,商标不仅是法律资产,更是情感、信任、认同的载体。企业在更换或推出品牌时,必须小心维护这条情感纽带。

图/宗馥莉相关企业的关系图谱 ,来源:企查查

3、商标是资本资产与交易筹码

在资产重组、融资、并购、授权许可等商业操作中,商标常常是可以被估值、转让、许可、质押的软资产。在一些行业中,商标甚至比实物资产更有价值。

对于娃哈哈体系而言,商标价值被估算在千亿级别。

可想而知,这张牌一旦能够独立掌控,在资本运作中可能产生极大杠杆。

但正因为商标是资产,也更容易成为争夺对象。无论是产权安排,还是未来品牌许可协议,都离不开商标控制权的清晰界定。

4、商标策略意味着前瞻布局

商标不是用来做一次就完的,它还涉及到未来的延展、新品线、跨品类、跨国注册策略。如果当初布局不够全面,就可能在未来创新、跨界或者出海时受限。

例如,一个饮料企业若未来想拓展保健、茶饮、功能饮料、休闲食品等业务,就需要在多个类别注册商标。如果只注册饮料类别,就很可能在跨品类上遭遇无权风控。

宗馥莉在娃小宗项目上,正是提前布局多个类别商标,以防未来受阻。

这也是所有品牌在构建商标体系时必须思考的维度。

5、商标维权是品牌生命线

在商标争议、侵权诉讼、假冒产品、山寨模仿的时代,品牌若不敢拿商标去打架,就可能逐渐被边缘化。许多知名品牌因此成立知识产权团队,甚至专门设立商标管理部门、品牌保护小组。

宗馥莉新起娃小宗也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初期可能遭遇模仿、蹭牌、混淆型侵权等风险,她必须以商标为武器,筑起护城河

总之,商标在现代企业中,被赋予了比以往更深的功能:

它不仅是标识、不是单纯的版权,更是控制权、资产、情感纽带、战略资源。对于企业家、品牌负责人而言,不懂商标、忽视商标,就等于放弃了品牌核心的一张底牌

图源:网络

三、新加坡商标申请攻略:

出海者的实用路线图

既然商标如此重要,那么对于有出海或国际市场野心的企业来说,如何在国际市场做好商标保护布局?本文以新加坡为例,从制度环境到申请流程、实操建议一步步讲清楚。

1、为何选择在新加坡注册商标?

在东南亚甚至全球市场中,新加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①法律环境稳定、知识产权保护较为健全,其主管机构是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

②新加坡是《商标法新加坡条约》的签约国之一,该协定简化了商标注册程序,缩短程序障碍。

③对外国人/外国公司开放,不要求申请人为新加坡公民或公司,只要通过代理提交即可。

④若品牌布局东南亚或亚太市场,新加坡注册可以作为枢纽站,且可作为马德里商标制度(国际注册)指定国之一。

⑤注册周期相对较快(若无异议或复杂补正,一般6-10个月左右)

⑥注册成功后有效期为10,可无限次续展,每次续展再得10年。

基于以上特点,很多中国企业选择在新加坡作为登陆东南亚市场的首站,并以此为跳板向周边国家拓展商标保护。

2、新加坡商标注册基本流程(四步法)

资料显示,在新加坡申请商标保护几乎可以在线DIY”,通常可归纳为4步。

步骤 1:商标检索/相似商标查询

在正式提交申请前,必须先查阅是否已有相似或近似的商标存在,以避免驳回或异议。新加坡IPOS 提供在线“Similar Trade Marks”检索系统。

若出现高度相似标识或文字组合,就要重新斟酌标识设计或分类。

此外,也建议在国际数据库、目标市场商标库进行跨国检索,以防未来跨境侵权风险。

步骤 2:提交申请

商标申请可通过IPOS Digital Hub或在线申请平台提交(如TM4表格)

申请所需资料包括:

①申请人名称、地址(公司或个人);

②拟注册商标(文字标识、图形或组合;如为彩色图案,提交多份);

③拟申请商品/服务类别及小项列表(依据尼斯分类,共 45 类);

④若主张优先权(如在巴黎协定成员国已先行申请),需提交优先权证明及英语译本;

⑤如有字面含义、外文或中文解释,应附翻译说明。

提交后,IPOS 会先进行形式审查(是否填写完整、文件是否合规)若合格,会发出受理通知书Acknowledgement of Application)。

图源:新加坡IPOS

步骤 3:商标实质审核与公告(异议期)

在受理之后,IPOS 将就商标是否具备显著性、是否与他人在先标识冲突等进行实质审查。若无异议或补正,则进入公告阶段(通常为 2 个月),在此期间任何第三方皆可提出异议。若无异议、异议驳回,则进入注册阶段。

步骤 4:注册成功与证书发放

公告期满后若无人提出有效异议,IPOS 将核准注册,并发出注册证书(通常为电子注册证书)商标自申请日起生效,注册有效期为10年,可在到期前续展

如果在申请过程中遇到驳回或异议,申请人可以提交答复、调整申请(如缩减分类、修改商标图样)或进行行政复议诉讼。

整个流程若顺利无异议,一般需时6–10个月。

3、实操建议与风险防范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避免与在先商标冲突
检索一定要足够严格,不仅看完全相同,还要注意音近、形近、意近、组合排列的可能冲突。

②类别选择要前瞻性
在初始申请时就要对未来可能扩展的品类做好预判,不宜申请得过窄。若未来产品线扩张,则可能因类别缺失遭阻。

③语言与图样提交要精心准备
若商标为彩色图案或图文组合,应提交多份不同颜色版本;若商标包含字面意义,还需附翻译说明。

④委托代理、地域地址
对于海外申请人,通常需要委托新加坡注册的商标代理人进行申请。同时须提供一个稳定的新加坡地址以便联系。

⑤异议/驳回应对策略
若被他人提出异议,或被 IPOS 驳回,需及时响应、提交答辩文件;也可以考虑修改商标图样或限定商品/服务范围以化解争议。

⑥续展与使用义务
注册商标若在注册后五年内长期未使用,可能被申请撤销。因此,申请后应及时将商标投入使用,并保留使用证据(如包装、宣传、发票等)。

⑦监控与维权
成功注册只是开始,还需定期监控市场,以防侵权、蝉联山寨。同时可考虑注册商标组合(例如word mark + logo mark)以提高保护层级。

⑧国际布局/马德里制度
若未来要在多个国家扩展保护,可以通过马德里体系进入新加坡,也能在新加坡作为指定国之一。但要注意马德里路径和直接申请路径在时效、成本、异议策略上的不同。

图:新加坡商标注册、设计流程,来源:IPOS

四、回到娃哈哈事件:

从商标视角的三重启示

将上述商标战略思考带回宗馥莉与娃哈哈/娃小宗这场大戏,我们或许能看见更深刻的规律与教训。

启示 1:商标控制权可能比经营权还要核心

在很多家族或大集团中,管理权与资本权常被视为最核心的二权。但本案中,商标的控制权,甚至能成为分割两者的闸门

即便拥有经营权,如果没有商标使用权,实质上可能像空壳一般被困住。宗馥莉若想真正掌舵,就必须获得、或绕开、或重置商标控制权。

这对很多中大型品牌公司、家族企业而言,是一堂警示课:

千万不要在商标归属与使用权上松懈、拖延或模糊。本该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中就把商标的授权、使用、许可、转让等制度设计好。

图源:娃哈哈,侵删

启示 2:更名/换标是一场全局博弈,不是简单拆除旧标、换一个名字

娃小宗不是简单换个名字继续卖饮料。它涉及:

通道下游:经销商是否愿意配合;

市场认知:消费者是否认可新名;

渠道库存、产品包装、物流标签、宣传素材等大量替换成本;

法律风险:他人异议、商标纠纷、混淆风险;

品牌资产割裂:原有品牌情感如何过渡、衔接。

因此,换标是一场重塑品牌资产、重建信任、重启传播的浩大工程,而非简单技术操作。

在这一点上,娃小宗前期布局商标、多类别申请,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商标资产链完整、法律保障齐备,才有可能让新品牌站住脚。

启示 3:走出去就要有商标出海意识

如果未来娃小宗有意走向东南亚、东亚或更广市场,那么商标保护必须从国内向国际同步发力。这就包括像新加坡这样的市场先行布局、对接马德里制度、跨国组合商标策略等。

如果未来到了某个国家,却发现商标被抢注、或被异议,那将极大抑制品牌扩张的可能性。因此,即便目前是国内重整阶段,也应加早布局国际商标保护。

图源:网络

结语:商标,既是枷锁,也是起跳台

宗馥莉的辞职与娃哈哈娃小宗的转向,表面看是家族企业权斗、治理断裂的放大镜;深层看,却是品牌战略、商标权使能、未来路径选择的重构。正如这几天坊间点评的那样:商标这张牌,比你想象得还要重。

对于所有品牌从业者、创业者、尤其是面向国际市场、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老板,这场风暴不仅是喝饮料行业的新闻,更是一节商标战略课。你可以否认它,也可以忽视它,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没商标武器的品牌,迟早会被迫退场。

如果你后续有意在东南亚或新加坡布局商标、注册商标、准备出海落地,我们可以为你提供具体案例、成本测算、代理推荐、流程对比等更深入服务。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凤凰财经,红星新闻,新浪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企查查,天眼查,创业邦,东方财富网,新加坡IPOS,联合早报,娃哈哈,综合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