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新政前夕成功递交GIP,客户两年奋战终成功拿到PR

在新加坡收紧全球投资者计划(GIP)政策后,想通过投资途径拿到永久居民身份变得难上加难。

而在政策变动前的最后两天,一位中国企业家成功递交申请,历经两年审查、评估与反复沟通,终于获得EDB批准,携家人一同踏入新加坡的新人生。这不仅是一场个人的胜利,更是一次团队协作与专业把控的典范。

1、抓住政策窗口:在旧政截止前的“生死时速”

20232月,新加坡宣布将于当年31日起正式收紧GI投资门槛,将原本250万新币的最低投资额大幅提升至1000万新币以上。新政策下,GIP Option A,通过投资新加坡企业获得PR的门槛从此“高不可攀”。

就在政策切换前的最后两天,这位客户,一位深耕企业家,终于完成了所有文件的准备工作,递交了GIP申请材料。虽然时间紧迫,客户仍坚持用高质量的内容呈现个人背景与公司实力。这一决定,日后被证明至关重要。

那一刻,客户激动到落泪:“这是我和家人未来十年的关键一步,感谢团队不放弃!”而这场申请,也由此拉开了一场长达两年的“持久战”。

2、两年攻坚:用实力打动EDB的每一个评估节点

GIP项目之所以难,并不仅仅是金额门槛高,更因为EDB在筛选申请人时格外严谨,尤其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创新能力、本地影响力等方面有极高标准。

在长达两年的过程中,EDB共组织了数轮详细的尽职调查与审核,包括企业经营数据核实、业务拓展计划评估、未来在新加坡的运营计划说明等。我们团队从不等待通知,而是始终主动出击:

①系统性梳理客户企业的财务结构与核心竞争力;

②多次向EDB提交补充材料,包括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对本地人才的招聘计划;

③针对未来五年在新加坡扩张的可行性,制定细致的运营蓝图;

④同时协助客户申请总部计划,提升申请案的整体说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过程中,EDB始终展现出高度的契约精神,严格依照旧政的标准处理申请,这不仅体现了新加坡在政策执行上的一致性,也给予客户极大的信心。

3、家庭布局与本地融合:不只是申请PR,更是新生活的开始

GIP项目虽然以投资为切入口,但新加坡更看重的是申请人“长期扎根”的意愿与能力。为了充分展现这点,我们与客户共同制定了详尽的10年家庭发展规划,包括:

①孩子的教育安排,已提前规划进入本地国际学校,融入新加坡教育体系;

②家庭居住计划,已选定适合长居的住宅区;

③客户个人的事业拓展路径,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作为东南亚业务中枢;

④与本地专业团队合作,逐步构建在地商业生态圈。

这份家庭规划书不仅打动了EDB,也展现出客户“以新加坡为第二故乡”的坚定意志,帮助整份申请更具说服力。

4、成功获批:旧政“最后一班车”圆满抵达

20257月,这位客户终于收到了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正式批复:GIP申请获批,永久居民身份正式确认。客户感动至极:“从当初那一刻咬牙递交材料,到今天PR到手,值了。”

这场成功,不只是客户个人的胜利,也证明了两个重要事实:

①旧政窗口虽短,但只要方法对、节奏稳、材料扎实,就仍有机会成功。

GIP不是“有钱就能上车”的项目,而是一个要求企业实力、本地承诺、战略规划全面到位的综合考量工程。

我们也由衷敬佩EDB团队在这两年中展现的严谨与透明,即便面对新旧政策交替的复杂环境,他们始终坚持契约精神,确保在旧政策范围内做出专业、公正的评估。

图/GIP客户成功拿到PR,盗图必究!

△坚定选择,踏实前行,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

新加坡GIP项目,是高净值人士通往新加坡的桥梁,但这座桥并不容易走。它需要的不只是金钱,更是决策的果敢、准备的充分,以及对新加坡未来发展的真正认同。

这位客户的故事告诉我们:

抓住机会窗口是第一步,真正的成功还在于能否坚持不放弃,不断优化每一个细节,让决策者看到你“留下来”的诚意与价值。最终,这不再只是一次移民申请,而是一次全家落地新加坡、拥抱未来新生活的圆梦之旅。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新加坡EDBICA,综合客户口述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