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因其操控150亿美元“比特币骗局”并利用非法手段跨境洗钱,从商业大亨沦为国际逃犯。他的覆灭,昭示着所有试图挑战监管红线者的终局。
然而,一个现实的需求随之浮现:在严格的外汇管制下,普通家庭如何为子女教育、海外置业进行资金规划?企业主与高净值人士又该如何合规地将千万资金投向海外,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答案就藏在一套公开、合法但却常被误解的规则体系中。下面将为您逐一揭示。

一、150亿美元比特币骗局震撼全球
2025年10月,美国司法部公布的一起惊天大案引发全球瞩目:
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因操控庞大的“杀猪盘”加密货币骗局,被没收约12.7万枚比特币,按当时市值计算高达150亿美元,成为美国司法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没收行动。这一案件不仅揭开了隐藏在东南亚的跨国犯罪网络,也引发了关于资金跨境流动的深层思考。
陈志是一位持有英国与柬埔寨双重国籍的商人,其表面身份是光鲜亮丽的商业精英。他是太子集团的创始人,该集团自称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涵盖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陈志本人甚至曾被授予柬埔寨的“公爵”爵位,并担任首相洪森父子的顾问。

图/太子集团创办人陈志(左)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合影,来源:联合早报
然而,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指控,自2015年起,陈志在柬埔寨全境运营着至少十个专门用于诈骗的园区,通过这些园区,其团伙设立了所谓的“手机农场”,控制着约7.6万个社交媒体账号,以“杀猪盘”模式诱骗全球受害者向虚假加密投资平台投入资金。
起诉书进一步揭示,陈志及其同伙将诈骗所得投向自己控制的加密货币挖矿业务,以此“洗出”不带犯罪污点的全新比特币。
其名下的“Lubian矿池”曾是全球知名的比特币矿池,在高峰时期掌控了全球约6%的比特币算力。美国司法部运用区块链追踪技术,成功锁定分散在数万个地址中的赃款,证实其归属陈志。

图/在美国纽约东区地方法院法庭文件中,呈现了据称用于电诈的“手机农场”,来源:新华报业网
目前,陈志本人仍在逃,面临电信欺诈、洗钱等多重罪名指控,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处40年监禁。与此案相关的146个实体及个人资产已被冻结,英国政府也已冻结其在伦敦的19处房产。
陈志的覆灭,以其非法手段挑战监管的必然结局,为所有试图通过违规路径转移资金者敲响了警钟。

图/太子集团在柬埔寨的房地产项目,来源:法新社

二、普通人如何合法向境外转移资金
陈志通过非法手段构建的庞大商业帝国正在崩塌,这与合法合规的跨境资金流动形成鲜明对比。那么,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普通人和富人是如何合法进行资金跨境配置的呢?
普通人能用的明面渠道:对于普通个人而言,合法向境外转移资金有多种合规渠道,主要围绕个人年度购汇额度展开,同时也有多种便民的跨境支付工具可供选择。
对于普通个人而言,合法向境外转移资金有多个合规渠道,操作得当每年可转移上百万元。
1. 个人购汇+跨境汇款:最直接的通道
个人每年享有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可以通过网银或柜台把等值金额换成外币,再按正常跨境汇款流程转到海外同名账户。
家庭额度整合:夫妻双方加上父母,一个家庭一年理论上可以合规换出20万美元,折合超过140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一家人合力,一年就能合法把100万汇出去。
关键材料准备:必须保留好工资单、理财赎回凭证、房产买卖合同等资金来源证明。必要时给家人做个授权书,避免被误判成代购汇。
2. 跨境支付通:便捷的小额通道
跨境支付通分为常规的国际汇款和快捷的跨境支付通,后者单笔限额1万人民币,一天5万,一年20万封顶。这种方式操作简便,到账速度快,适合日常小额资金往来。
3. 境外刷卡、消费与取现:不占额度的选择
境外消费本身不占年度购汇额度。如果目的是支付海外学费、缴纳保险保费、在境外买房产生的首付款等,刷卡或用境外同名账户消费,往往更顺畅。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商户或交易类型会有单笔或商户类别限制,例如保险类商户的单笔上限,提前和银行沟通最稳妥。
4. 蚂蚁搬家:现金存款通道
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存现,每次两万。不过,汇丰、渣打等外资行仅接受柜台进行人民币存款操作,而香港银行预约难、排队时间长。
更建议选择ATM机进行存款。中银香港、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永隆分行是首选,因为这些银行的ATM机支持人民币存款,而且排队人数相对较少。

图源:unsplash

三、富人为何能轻松转出千万?
陈志关联的146个实体和个人资产被冻结,包括创纪录的127,271枚比特币,价值约150亿美元。
如今,陈志已沦为国际逃犯,确切下落成谜。而他间接控股的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致浩达控股与坤集团,正成为这场跨国犯罪风暴的“余震区”,被网友称为“诈骗头子控制的公司”。
当金额变得更大、频率更高时,单靠个人购汇就不够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公司架构层面的合规工具。
1. 公司架构与合规工具
像香港公司、BVI、家族信托、外商投资企业,这些都是合规的出金通道。比如你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让它成为你国内公司的服务商或股东。国内公司付“服务费”“分红”给境外主体,这些款项在合规申报和税务处理后即可汇出。这是很多企业主和高净值人群常用的方式。
2. 家族信托与离岸架构
家族层面,离岸信托、家族信托是传承与风险隔离的工具。把资产放入非自益信托,法律上不再属于委托人的个人资产,分配发生在信托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务触发时点与信息披露形式。
但近年监管和CRS趋严,很多以前的信息不透明空间在收窄。这意味着,合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路径依然存在。
3. 特殊目的公司(SPV)与外汇登记
通过SPV(特殊目的公司)进行境外投融资或返程投资,需要按规定进行外汇登记(即37号文登记、ODI备案等)。
这些手续不是形式,而是合规的门票。做到位了,资金出入有章可循;没做到,哪怕交易本身真实,也容易被风控或税务质疑。

图源:unsplash

四、合法资金出海的底层逻辑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合法跨境资金流动都遵循几个核心原则:
1. 说清楚资金的来龙去脉
外管的核心要求是:说清楚钱哪来的、要去哪、做什么。只要用途正当、路径合规,银行是不会卡你的。这意味着,问题从来不是“能不能”,而是“能不能讲明白”。
2. 愿意为合规付出成本
大额出金不是没有路,而是有成本!法律、税务、合规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你愿不愿意为“稳”付出这些成本,是个商业判断。100万出海没那么难,难的是怎么让自己睡得安稳。
3. 合规是最便宜的安全感
在资金出海的过程中,合规是最便宜的安全感。相比于通过非法渠道出海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和高额成本,遵循合规路径虽然程序上复杂一些,但从长远看是最安全、最经济的选择。

图源:unsplash
陈志通过非法手段转移巨额资金,最终面临的是资产被没收、个人被全球通缉的结局。而通过合法渠道进行跨境资金转移,虽然需要履行一定手续,但是安全可靠的。
如果你现在也在考虑想让钱“出去走走”,但不确定该怎么走、走哪条最划算,建议咨询专业的财务顾问或律师,让钱出得去、也回得来。
注: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构成专业法律或财务建议。具体操作前请咨询合格的跨境税务师或律师。参考信息来源:大公报,新华报业网,羊城晚报,联合早报,法新社,综合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
…
👇加V进入新加坡最大出海社群👇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