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Uncategorized

外国游客来华扫货?上海一天27趟航班飞大阪!现代人的抽象你不懂

“以前看见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现在我已经不想知道了。”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面,这句台词很好地表达了欧阳锋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看法。 正如现在,外国人疯狂来华扫货的同时,也有许多人想到国外看看。比如,上海一天有27趟航班飞往大阪,频率比公交车还要密集,现代人的抽象,你可能不懂。 1、跨境消费成新趋势 随着入境游日益便利、离境退税持续加力,来中国“买买买”成为跨境旅游新趋势。 据报道,“五一”入境游订单量已同比增长173%,不少外国游客带着大旅行箱来华扫货。在4月份举行的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较往年同期增长20%以上,5月份的国际消费博览会吸引了全球超6万专业采购商。 “游在中国”热度不减,“购在中国”蔚然成风。从外国采购商云集中国展会,到各国消费者踊跃来华“探店”“拔草”,从特色美食到非遗文创,从国际精品到国货潮品,从中国好物到中国服务,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魅力和巨大活力。 据统计,2024年入境游客总消费达942亿美元,增长77.8%。这得益于免签入境、支付便利、离境退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也体现了中国扩大开放、惠及各国的诚意。 4月26日,中国相关部门推出优化离境退税新举措,进一步推广“即买即退”,让外国消费者享便利、得实惠。 图/来源于新民晚报 2、长沙4天消费总额100亿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假期期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服务消费持续升温,餐饮文旅市场红火。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 “五一”期间,长沙消费市场“首发热潮”涌动,打卡首店、观赏首展、抢购全国首发新品、体验前沿技术与场景,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选择。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5月1日至4日,长沙市消费总额达99.89亿元,同比增长16.04%。据五一商圈管委会数据,5月1日至4日,五一商圈核心区累计客流量达437.27万人次,重点街区实时客流峰值达24.1万人,较去年增长34.38%,充分彰显出长沙强大的消费吸引力与蓬勃的市场活力。 图/来源于长沙发布 3、上海一天27趟航班飞大阪 根据航班管家DAST,从上海浦东单程直飞大阪,4月6~12日,该航线航班量达189架次,日均航班量27班,平均不到一小时就有一班。 有网友感慨: “上海飞大阪,根本就是当公交车在开!” […]

Uncategorized

遇见资本之我在广州,3人合伙开重庆小面馆,年入11亿【出海观察】

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 从2014年第一家遇见小面诞生,到现在超过10年,三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十年“磨一面”,用“一碗面”一年卖出超11亿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一、遇见小面11亿冲击港股IPO 遇见小面,即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子:宋奇、苏旭翔、罗燕灵,一同联合创办。 经过十年发展,从一家小面馆成长为拥有近40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今年4月15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中式面馆第一股”身份登陆资本市场。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4.18亿元跃升至11.54亿元,两年增长近2倍;归母净利润则从亏损3597万元扭转为盈利6070万元,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若成功上市,遇见小面将成为国内首个登陆港股的中式面馆品牌。 图/来源于南风窗 二、资本驱动的高速增长 有网友戏称,遇见小面,不如叫“遇见资本”,因为在一些食客眼里,一家小小的面馆,很难拿到巨额融资。 1、遇见小面的融资历程 遇见小面的高速扩张与资本深度绑定。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门店数量从133家激增至360家,平均每3天新增1家门店。其背后是累计8轮、总额约2亿元的融资支持: 早期融资:2014年天使轮获顾东生、天图资本注资300万元,推动门店从4家增至20家; 关键扩张期:2016年弘毅投资2500万元助力突破50家门店,2021年碧桂园创投超1亿元投资推动门店数翻倍至360家; 战略升级:2020年九毛九领投A+轮,启动数字化改造,为规模化铺路。 资本加持下,遇见小面2023年、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227.63%和32.20%。但市场对其“以融资换规模”的模式存疑——当资本热潮退去,能否维持扩张动能仍是考验。 👆*视频来源于创业邦,转载须注明出处 2、“不缺钱”的遇见小面,在获得融资后,迎来了快速扩张。 2014年,天使轮融资,获顾东生200万元、天图资本李康林100万元投资; 2016年,Pre –

Uncategorized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最近《2025年世界最富裕城市报告》公布数据,24万2400名百万富豪居涌入新加坡! 报告显示,全球最富裕城市的富豪人数,美国纽约第一,美国旧金山+硅谷第二,日本东京第三。 一、财富版图重构 新加坡杀入全球富豪城市TOP4 24.24万名百万富豪(净资产超千万美元)涌入新加坡,十年间富豪数量激增62%,增幅超越中国香港等传统金融中心。 这份来自《2025年世界最富裕城市报告》的数据显示:纽约以38.45万富豪稳居榜首,湾区(旧金山和硅谷)(34.24万)、东京(29.23万)分列二三位。 在全球财富版图中,北美与亚洲正上演“双雄争霸“。美国以90.5万高净值人士占据全球39%的份额,中国大陆(47.5万)与中国香港(4.3万)合计贡献全球22%的富豪量。 新加坡的突围,标志着东南亚首次有城市跻身全球财富管理第一梯队。 *图表来源于Knight Frank 二、财富磁极解码 三重引擎驱动资本迁徙 1、社会、经济“双稳定“构筑安全港 新加坡社会廉洁度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法治指数亚洲第一。2024年其GDP增速达4.4%,即便在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0~2%的背景下,仍保持2.1%的稳健增长。 这种“东方瑞士“般的稳定性,在全球变局中,成为富豪资产避险的核心诉求。 2、税收洼地的精妙设计 对比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税制堪称“黄金模型“: 个人所得税:阶梯税率最高22%(美国最高37%); 企业所得税:统一17%,且对新企业首三年提供75%减免; 资本利得税:全面豁免;

Uncategorized

在中国香港注册一家公司,可享受16.5%税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中国香港,健全的普通法体,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利得税首200万港元利润税率为8.25%,超额部分16.5%,非香港来源收入可申请离岸豁免,免征增值税、资本利得税等优势,吸引了全球公司注册。 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介绍中国香港公司的条件和税收优势。 一、香港公司注册的优势 1、低税率及简单税制 中国香港,利得税首200万港元利润税率为8.25%,超额部分16.5%,非香港来源收入可申请离岸豁免,免征增值税、资本利得税等。 2、名称自由 香港公司起名较自由,不论注册资金大小,香港允许公司名称含有国际、集团、控股、实业、投资、协会、研究所等字眼; 公司名称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地名,如: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上海等。 3、限制较少 经营范围极少限制(除管制的特殊行业外),提高香港公司的国际品牌价值。 4、资金自由流动 无外汇管制,支持多币种结算,便于国际贸易和跨境融资。 5、注册便捷高效 最快1天完成注册,注册资本仅需1万港元且无需实缴,允许单一股东兼任董事。 6、国际化商业枢纽 享CEPA关税优惠,连接内地与全球市场,提升品牌国际信誉。 7、法律与政策保障 健全的普通法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及2025年新增数字化营商政策支持。 图/来源于pexels网 二、香港公司注册8个条件

Uncategorized

携手并进,共谋发展:中国石家庄-新加坡/印尼投资合作推介双城记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2日~26日,由中国石家庄市投资促进局主导,新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与理臣国际联合承办的“中国石家庄–新加坡/印尼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东南亚两地成功举办。 活动通过政企对话、产业推介、战略签约等多元形式,为京津冀经济圈与东南亚市场搭建起高效合作桥梁,现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促进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多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一、新加坡专场 深度解码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 1、战略对话:共绘双向投资新图景 4月22日16:30分,会议在中国石家庄市投促局三级调研员马增杰沉稳有力的主持声中拉开帷幕。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陈展鹏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作为连续8年蝉联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榜首的经济体,新加坡期待与京津冀城市群形成‘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的闭环生态。“ 随后,石家庄市投资促进局局长赵勇以全息投影技术呈现《石家庄产业投资热力图》,重点推介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商贸物流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石家庄高新区综合排名已跃居全国第15位,经开区更以17.3%的GDP增速领跑京津冀。“我们正构建‘半小时通勤、一小时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未来三年将投入1200亿元建设国际陆港枢纽。“赵勇的发言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板块,长安区区委书记李强首次披露“中央商务区2.0计划“:占地3.6平方公里的数字贸易港将打造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区;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丁飞燕则带来半导体材料产业园专项政策包,包括前三年100%增值税返还等突破性条款; 经开区投促局局长张燕以视频连线方式展示总投资87亿元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实景,现场3家新加坡企业当即预约考察。 图/中国石家庄-新加坡投资合作推介会现场 2、产融共振:理臣国际赋能出海新生态 作为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股票代码:LICN),理臣国际在此次活动中展现了专业赋能实力。 理臣国际高管在圆桌论坛中指出:“我们已为300多家中国企业提供‘出海三件套’解决方案——通过家族办公室架构实现税务优化,依托ACRA认证快速注册实体,运用精英教育服务解决高管身份规划及子女就学难题。“ 18:20分,中国石家庄投资促进局,新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臣国际,新加坡当地企业代表,多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新中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 图/中国石家庄-新加坡投资合作推介会现场 二、印尼专场 开拓东盟新兴市场桥头堡

Uncategorized

日赚1亿的比亚迪,车语却是手机尾号?沃尔沃安全第一,问界遥遥领先!车企出海观察

“手机尾号:9527(不是),师傅,我赶时间,谢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述对话,已变成网约车乘客对比亚迪的调侃话术。 俗话说,花有花语,车有车语。在他们口中,沃尔沃的车语是“安全第一”,华为问界的车语是“遥遥领先”,比亚迪的车语,则是“手机尾号”。 但你不知道的是,比亚迪一天净赚1个亿!甚至让特斯拉都黯然失色。 一、中资车企出海 从“跟随者”到“定义者” 当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时,中国车企已不再是旁观者。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 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品牌不仅攻占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更以技术优势撬动欧洲本土车企的“护城河”。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对产业链的深度掌控。以比亚迪为例,其自研的刀片电池、e平台3.0技术,以及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的全栈自研能力,直接打破了外资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 而小鹏汽车凭借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挪威、荷兰等市场快速建立高端品牌认知。 图/来源于比亚迪 二、比亚迪的“钞能力” 一天赚1.1亿!凭什么? 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碾压特斯拉(180万辆),营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更惊人的是其盈利能力——全年净利润402亿元,相当于每天进账1.1亿,毛利率(22.3%)远超特斯拉(17.9%)和理想(19.8%)。 1、“垂直一体化”是王传福的终极武器 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生产,从IGBT芯片到整车制造,比亚迪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种模式让其在价格战中游刃有余。 此前,比亚迪推出的秦PLUS DM-i将混动车型价格拉至7.98万元,直接击穿合资燃油车价格体系。 网友调侃:“比亚迪卖车就像卖手机——靠供应链赚钱。” 注:图表数据来源于凤凰Weekly

Uncategorized

拿到美国绿卡怎么在中国长住?恢复中国籍全流程:移民后既要又要的终极解法

拿到美国绿卡后,想在中国长期居住,还有操作空间吗?移民后,又想换回中国籍,需要什么手续? 做人呐,不能太贪心,你不能这样,既要,又要,还要! 但是,如果要探讨操作的可行性,那还是有解决方案的。 一、绿卡与国籍的博弈 既要美国身份,又想扎根中国? 斯蒂芬·茨威格在《断头王后》说过:“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图/来源于网络 这句话,精准道出了移民的代价。但现实中,许多人仍希望“既要美国绿卡福利,又想长期留在中国生活”。这种看似矛盾的诉求,其实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前提是你要掌握规则,才能规避风险。 美国绿卡的“隐形枷锁”:离境时长与身份维持: 6个月红线:美国移民局规定,绿卡持有者单次离境超过6个月,可能被质疑“放弃永久居留意图”,入境时需接受二次审查。 1年失效线:离境超1年,绿卡自动失效(除非申请回美证或SB-1签证)。 关键矛盾:绿卡本质是“美国居住承诺”,而长期留华需突破这一限制。 图/来源于pexels网 二、绿卡持有者留华四大策略 从“合理操作”到“终极解法” 策略1:回美证(Re-entry Permit),低成本保身份 适用场景:计划离境1~2年,但需保留返美权利。 项目要点:

Uncategorized

Tech.Pass最新续签攻略:满足这3点,8周拿到Renew结果,你申请了吗?

重要通知: 新加坡Tech.Pass科技准证更新续签条件了!满足3个要求,通常8周内就能拿到结果(通过或被拒)。到期前6个月,就能申请续签。 V5,拿续签准备清单~ 一、Tech.Pass最新续签攻略 新加坡EDB公布Tech.Pass科技准证最新续签攻略,申请人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收入要求 根据新加坡税务局(IRAS)最新评估通知,应纳税收入至少达到27万新元(可由薪资和/或业务收入组成);或: 2、商业投入要求 证明年度总业务支出至少10万新元,并雇佣至少1名本地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PME)或3名符合劳动力配额制(LQS)要求的员工;或: 3、科技企业要求 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以数字或技术产品为核心业务的公司,且同时满足: ①过去36个月内累计获得超1000万美元(等值)投资; ②获得本计划认可的投资机构注资(无最低金额限制)。 图/来源于EDB *总的来说,与之前相比,如今的续签要求,还是更简单一些: ①纳税收入金额,从2024年9月起,由原来的24万新元,增加至27万新元。 ②商业总支出和雇佣情况不变; ③对科技企业有上述资金和投资要求。 二、Tech.Pass续签流程 1、续签时间要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