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上演“抢人大战”!引进5万印度人才,日本民众为何上街抗议?

据悉,近日东京街头爆发罕见抗议: 一边是石破和莫迪笑着握手,一边是涩谷年轻人举着守护大和之魂的标语游行。日本喊着抢人救经济,民众却在抗议!日本到底怎么了?

日本企业着急抢人填补IT、制造业、医疗等高技能岗位。一边是经济危机逼迫,一边是文化焦虑爆表,日本到底在抢谁?

5万印度人才、3000 万经管签背后,有你想不到的真相!

图源:网络,侵删

一、日本抢印度人才,

生存还是文化焦虑?

20258月底,日本与印度达成协议,计划未来五年引进5万名印度技术人才,填补国内工程、IT、医疗等高技能岗位空缺。

829日,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时,还提出了未来5年实现50万人次人员交流的目标。

这本是经济救命计划,却引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街头抗议。民众高举标语:守护大和之魂,拒绝移民涌入,怒指日本的政策仓促。

图源:雅虎JP

街头冲突的背后,是生育率低迷与劳动力不足的现实压力。2025年上半年,日本新生儿仅有33.9万,死亡人口高达83.7万,预计5年后劳动力缺口将达到600万。

换句话说,日本已被少子老龄化逼到墙角,引进印度人才,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但民众抗议的焦点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分配,更关乎文化认同。

印度工程师入驻日本后,便利店开始卖玛莎拉泡面,地铁站能听到印地语播报,咖喱馆与寿司店比邻而立,这种生活方式的冲击,让一些日本人感到自己的单一民族文化受到了威胁。

图源:网络,侵删

二、日本为何非印度人才不可?

精准匹配的病急乱投医

日本的人才饥荒已经非常严重。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仅34万,死亡人口却高达84万,年净减少50万。

2030年,劳动力缺口预计突破600万。软件工程师、汽车产业技工等岗位尤其紧缺:丰田工厂里,65岁的老人还在拧螺丝;东京IT公司甚至把招聘广告贴到地铁站,只为招到程序员。

日本高校每年IT专业毕业生仅8万,其中一半以上转行做公务员或进入传统企业。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和枯燥的程序开发,企业项目只能眼睁睁停滞。这时候,印度成为最优解。

图源:地球知识局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IT外包国,仅班加罗尔就有超过200万软件工程师,人工成本比美国低60%

更关键的是,美国近期大幅收紧H-1B签证政策,将费用从几千美元涨至10万美元,大批印度工程师的美国梦受阻。

日本此时提供了绿色通道:特别高度人才签证审批从3个月缩短至10天,住满1年即可申请永住,家属同步获得签证,这种便利甚至连乌克兰难民都未享受。

一边是日本求贤若渴,一边是印度人才无路可去,两国自然一拍即合。日本抢人的背后,是供需两端的精准匹配,经济求生存,人才求机会。

图源:日本PERSOL

三、街头抗议背后的利益与文化焦虑

民众抗议不仅是排外情绪,更是利益冲突+文化恐惧+政策仓促的集中体现。

首先是利益分配焦虑。东京IT产业园里,印度工程师的起薪比本土员工高5倍,北海道浦河町344名印度人涌入,占当地总人口3%,多从事养马业,抢走了老年人兼职机会。

日本民众抱怨:“官方喊着日本人优先,却让外国人拿更高工资。

其次是文化排斥心理。日本长期以单一民族国家自居,对文化差异容忍度低。便利店卖泡面、咖喱馆涌现、印地语广播,这些变化让习惯了边界感的日本人不适应。保守派政客私下抱怨:加拿大已经成了印拿大,难道日本也要步后尘?

最后是政策仓促。官方只想着抢人,却未做配套措施。一些印度工程师被中介坑,工资被克扣一半,却找不到投诉渠道;部分学校因印度学生增多,教材不足。民众愤怒的焦点是官方管理漏洞,而非针对印度人本身。

图源:网络,侵删

四、全球人才流动的大反转,

美国推人,日本接人

几十年来,美国是印度人才的首选。硅谷软件维护团队里,印度工程师占60%Meta核心团队中75%是第一代印度移民。

H-1B签证费用暴涨后,美国大门基本关闭。印度工程师阿米尔原本拿到微软西雅图offer,最终不得不转向东京AI公司,美国梦不是碎了,只是被薅秃了毛

日本从排外者变成接盘侠2021年,日本全年仅接收9名阿富汗难民,对非洲移民更是挑剔。

如今,为留住印度人才,日本提供语言培训、住房协调、职业引导。印度人才已经撑起日本汽车、电子两大产业支柱,GDP少了他们可能掉两个点。

图源:网络,侵删

西方媒体的双标也很明显:美国媒体骂印度人抢美国人工作,却称赞日本有远见;欧洲媒体曾批日本排外,现在羡慕日本找到了解药

这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利益和经济压力,而非单纯的文化选择。

图源:网络,侵删

五、抢人救经济的隐患
短期利好vs 长期风险

日本的人才引进计划能缓解短期缺口,却潜藏长期隐患:

人才留存难题印度人才更多是退而求其次,一旦美国或欧洲条件改善,他们可能随时离开。

而日本职场终身雇佣制”“论资排辈文化,与印度工程师习惯的灵活跳槽格格不入。许多人远程接美国企业订单,赚美元花日元

社会融合风险日本没有多元文化融合经验,也缺乏调解机制。加拿大经验显示,印度移民聚居区可能形成文化孤岛,与本土居民冲突频发。

治标不治本5万人远不能解决600万劳动力缺口。日本核心问题仍是出生率低迷与年轻人不愿生育,而育儿补贴、女性就业支持投入不足。抢人救经济,本质是回避深层改革。

图源:网络,侵删

六、经管签证政策收紧,谁最慌?

2025826日,日本法务省发布了关于经营管理签证(Business Manager Visa)政策的修订草案,计划将资本金要求从500万日元提高至3000万日元,并要求申请人至少雇佣一名全职员工。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根据日本入管厅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持有经营管理签证的人数已达41600人,比上一年增长11%

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公民。然而,随着人数的增加,制度漏洞也逐渐显现。

市场上出现了所谓“500万摆拍模式:申请时先将资金打入账户,待获批后迅速抽走,公司实际并无经营。日本媒体甚至用空壳公司乐园来形容这一现象。

图源:时事通讯社

为了遏制这种偏离初衷的滥用行为,法务省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

资本金:500万日元提升至3000万日元(提高5倍);

雇佣条件:至少雇用1名全职正社员,不再允许零员工公司

申请人资历:需具备硕士/博士学位,或三年以上经营管理经验;

商业计划书:必须由专业机构或专家评估,不再接受自说自话

材料要求:资金与雇佣证明需同时提交,杜绝二选一漏洞。

这些新规的实施,旨在确保经营管理签证的申请者具备实际的经营能力和意图,防止滥用现象的发生。

然而,这也意味着,原本依赖于经营管理签证在日本创业的外国人,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可能面临更高的门槛和更严格的审查。

对于那些资金有限、经营经验不足的申请者来说,新的政策可能使他们的创业梦想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图源:时事通讯社

结语:日本生存与传统的博弈

街头抗议终会散去,但日本面临的人口困境不会消失。引进印度人才,不是要不要的选择,而是不得不的妥协,要么接受移民带来的变化,要么看着经济逐步衰退。

这场博弈提醒所有老龄化国家:人口问题不仅是缺人补人,更是对社会包容性、政策完善度的考验。日本的尝试或许会走弯路,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在全球化时代,再封闭的社会,也终将被人口规律推着向前。

至于担心日本变味的民众,可能要慢慢习惯,未来东京,咖喱味或许会和酱油味一样,成为城市味道的一部分。生存永远比传统执念更重要。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规定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JIJI时事通信社,雅虎JPPERSOL,地球知识局,新加坡联合早报,综合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