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金融版图上,中国香港正重新书写属于自己的黄金时刻。
香港资本市场正在重回世界舞台中心。2025年,香港IPO集资额高居全球第一,超过纽约与上海,再度展现“亚洲金融之都”的实力。
这不仅意味着资金的回流,更是制度改革与信心复苏的结果。从监管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到创新企业上市潮,香港正以稳中求新的姿态,重新定义全球资本的“东方引力”。

一、从“老三”到“领跑”:
香港的王者回归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总结2025年的香港金融业,那就是,“反弹”。
短短9个月,香港连续拿下多个全球第一:
IPO集资额超越纽约,重回全球冠军;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亚洲金融中心排名第一,力压新加坡;
世界经济自由度第一、世界创新集群第一、世界人才排名亚洲第一。
9月25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38期报告发布。香港以764分稳居全球第三,紧追伦敦(765分)与纽约(766分),创下史上最小差距。
这意味着,香港距离“纽伦港”三足鼎立的格局,仅一步之遥。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更令人振奋的是,香港在五大指标中拿下三项世界第一:
①营商环境(Ease of Doing Business);
②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
③声誉与综合形象(Reputation & General)。
在“金融科技”领域,香港更是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这一点尤其重要。
要知道,金融科技(FinTech)是全球资本市场的引擎,从支付到交易撮合、从代币化到AI投研,都在重塑金融生态。
香港能在这一项实现超车,说明它不仅在“复苏”,而是在“重塑”。

图源:Dealogic

二、IPO市场爆发:
资本热潮回流,港股王者归来
“香港的钱,真的回来了。”
根据港交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数据: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香港新股集资额达1,823亿港元,同比大涨228%,新股数量年增47%,远超纽约证券交易所(1,256亿港元),成功夺回全球IPO集资冠军。
恒生指数年内上涨超30%,日均成交额超过2500亿港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9月28日的司长随笔中写道:
“国际长线资金明显回流,香港正重新成为亚洲企业融资的首选市场。”
这背后有三大驱动力:
1、内地企业“回港潮”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三花智控……一批A股明星企业在香港启动H股发行,掀起“超级IPO”浪潮。
宁德时代的上市,更被称为“点燃港交所的一场大火”,单笔募资规模创近年纪录。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权融资募得141亿美元,暴涨695%。

图源:宁德时代
2、二级市场再融资活跃
不仅新股火爆,再融资同样旺盛。
截至9月,通过股票配售、增发、认股权证等方式再融资金额超过1,894亿港元,几乎是IPO的三倍。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信心全面恢复。
3、“慈善代码”与市场信号
自1999年起,港交所启动“股票代码慈善计划”,上市公司可通过捐款换取“吉祥代码”。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慈善基金收入高达7800万港元,同比增长160%。
这虽是小数据,却是“热度”最生动的注脚。

图源:大公文汇

三、为什么钱又流向香港?
有人说,是因为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全球资金重新寻找增长市场;
也有人说,是因为香港的制度、透明度和流动性仍是亚洲最强。
但如果你看得更深,会发现这是一场系统性的“反攻”。
1、政策红利:从T+1到互联互通升级
港府近年来推出一系列金融改革:
股票交易结算周期从T+2缩短为T+1;
推动债券通南向扩容;
建设黄金与大宗商品市场;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理财通3.0。
这让香港再次成为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的首选桥梁。
2、监管创新:金融科技与代币化
金管局早在2021年就启动“金融科技2025战略”,全面推动银行数字化、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年8月,香港金管局正式启动“Ensemble项目”,创建代币化资产交易沙盒,探索债券、基金甚至实物资产的代币化应用。
未来几年,香港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真正实现金融资产全链条代币化的国际中心。
这意味着,未来的港交所不只是“交易股票的地方”,更是“资产数字化的枢纽”。
3、地缘与信任:中立、稳健、抗震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连任时说: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过去几年地位无变,未来几年会再加强。”

图: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来源香港商报
他的“四大任务”构成了香港金融稳定的底层逻辑:
①保持强大的外汇与银行抗震力;
②加强市场监测与应变机制;
③提升风险防范尤其是网络安全;
④最重要的是,保持市场信心。
在全球制裁、地缘博弈频发的时代,这种“稳”反而成了香港最独特的优势。

四、资金的“聪明流向”:
香港的四重吸引力
香港并非“意外反弹”,而是战略性回归。
无论是财富管理、绿色金融,还是家族办公室、创新企业融资,香港都在重新定位自己。
1、财富管理中心
截至去年底,香港管理资产总额达35.1万亿港元,同比增长13%。
净资金流入7050亿港元,增长81%。
这说明,不仅钱回来了,而且留下了。
金管局正在与港府合作,推动“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战略,包括:
优化家族办公室政策;
推出粤港澳跨境理财通3.0;
吸引中东与东盟资本设立资产中心。

图源:香港商报
2、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
香港不仅要当“资本通道”,还要当“绿色通道”。
未来几年,香港将成为全球“Transition Finance(转型金融)”的主要市场之一。
金管局正与国际组织商谈如何让碳排放高的行业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绿色转型。
3、大湾区与人民币国际化
港府强调,要加快“大湾区三联通、三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
尤其是数据跨境流动,这将决定未来金融服务能否“一体化”。
同时,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实验田。
4、金融科技与AI智能监管
AI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余伟文曾打趣:“有人用我的深伪视频卖理财产品,把声都一样!”
这背后其实是监管技术的挑战。
金管局计划建立AI风险评估体系与生成式AI审查机制,以保持香港的“安全可信”地位。

图源:pexels

五、资本的信号:
新企业来、老企业回
2025年9月,几则新闻让整个市场再度沸腾:
广州极飞科技提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名创优品宣布拆分旗下潮玩品牌TOPTOY赴港上市;
华润集团旗下怡宝饮料和建材科技,计划从开曼群岛“迁册回港”。
这些动作的共同指向是,香港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在美国市场监管趋严、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回到熟悉的香港。
这里有熟悉的法律体系、稳健的货币环境和国际投资者生态,更重要的是,有信任。

图源:名创优品

六、“超伦赶纽”?
香港的新黄金十年
从资本市场表现、监管制度创新,到国际信任度与地缘位置优势,香港已经重拾自信。
未来五年,香港金融业的三大关键词将是:
1、科技驱动(Tech-driven):从金融科技到代币化、AI投研;
2、区域联动(Regional synergy):深度融入大湾区、连接东盟与中东;
3、绿色崛起(Green power):成为亚洲最大的绿色融资枢纽。
正如财政司陈茂波所言:
“香港的角色,不是某个单一市场的替代者,而是全球资本和中国创新之间的超级桥梁。”

图源:pexels
结语:
从“东升西降”的结构转变,到资本重回东方的信号,香港再度站在全球金融潮流的前沿。
过去几年,它经历过低谷,也被质疑,但事实证明,当制度、资本、信任三者重回同一轨道时,香港依然是那个能让世界心动的地方。
未来十年,世界的财富故事,依然绕不开这座城市。
从维港的海风,到交易大厅的闪光屏幕,香港的钟声,再次敲响了全球资本的节拍。
注:参考资料来源于香港经济日报,香港商报,Dealogic,宁德时代,名创优品,综合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