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顶尖学霸的“平行人生”,不一样的结局。
一边是清华学霸吴舰,年纪轻轻就在华尔街量化基金闯出一片天,却因内幕交易被美国司法部全球通缉,只能留在中国大陆,永远不敢踏出国门。
另一边是北大高材生孙宇晨,凭借波场币一战成名,坐拥巨额财富,却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边控多年,只能在海外周旋,回不了中国。
一个不能出国,一个不能回国。
他们既是中美金融与虚拟货币体系的“另类样本”,也是东西方监管差异下的镜像人物。

一、吴舰:从清华到华尔街的
千万年薪“量化奇才”
有报道称,2023年,吴舰在小红书“悄悄炫富”,还称“不敢发朋友圈,自己心态还是太年轻,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偷偷炫耀下……”。

图源:网络,侵删
1990年出生安徽合肥,物理数学竞赛双料一等奖;
保送清华自动化,2011年本科毕业;
赴美康奈尔读博,2017年获运筹学博士;
实习于华尔街顶级对冲基金 Citadel;
2018年加入Two Sigma,三年晋升副总裁,2023年任高级副总裁。

图/吴舰,来源网络,侵删
在华尔街,百万美元年薪已是顶尖水准。吴舰却在小红书“炫富”,晒出年薪2350万美元(约1.67亿人民币)的薪酬单。这一举动不仅引爆金融圈,也引来调查。
美国司法部指控他利用算法模型操纵交易,让公司内部高管与员工投资的基金多赚4.5亿美元,而外部客户损失1.65亿美元。

图/算法模型图,来源新浪财经
结果:客户获补偿;公司内部人净赚2.9亿美元;
吴舰拿到1.67亿年薪后安全回国,只要不踏入美国或美国盟友国家,大概率就不会被抓。
美国司法部发布通缉令,象征性“伸张法律”。
说白了,吴舰的“犯罪”,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华尔街“系统性矛盾”的冰山一角。客户与内部人的利益对立,天才量化模型成为掩饰的外衣。吴舰不过是最新的“炊事员”,替华尔街完成了一场金钱盛宴。

二、孙宇晨:
北大才子的“币圈江湖”
如果说吴舰是“金融科技精英”,孙宇晨则是“加密货币江湖”的代表。
2017年,孙宇晨操盘波场币(Tron)ICO,从几分钱拉升到2元,暴涨百倍。他趁高点抛售60亿个波场币,套现约20亿人民币,币价次日暴跌 20%。

图/孙宇晨,来源网络,侵删
2019年,财新网披露他早在2018年就被中国边控,涉及非法集资和洗钱问题。从那之后,他再也没能回国,却在海外继续“高调营业”:
宣称自己是格林纳达驻WTO大使,拥有“双重绝对豁免权”;
今年更因为持有143万个特朗普币,成为“最大持有人”,获邀参加特朗普在弗吉尼亚的私人晚宴。
但“神奇”的是,他在中国被禁,却能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玩得风生水起。这种反差,正好揭示了中美对加密货币态度的差异。

图/孙宇晨登上Forbes杂志,来源网络

三、中美港新:
四地对虚拟货币的态度对比
1. 中国大陆:严禁虚拟货币,谨慎看稳定币
中国自2017年起全面禁止ICO,2021年更宣布所有加密货币交易违法。原因很现实:
防止资本外流;
防范金融风险;
避免投机炒作冲击经济秩序。
至于稳定币,官方态度更是模糊。2025年9月,财新网曾报道“中资银行和央企在港可能暂缓申请稳定币牌照”,该新闻随后被删除。这意味着:
中国对稳定币依旧保持高压与观望。
2. 中国香港:试水稳定币,建立监管沙盒
2023年,中国香港提出“虚拟资产发展蓝图”,允许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在持牌条件下运营;2024年通过《稳定币条例》,2025年8月起正式受理牌照申请。
截至8月,已有77家机构表达申请意向,包括银行、科技企业与券商。但财新报道显示,中资金融机构态度谨慎,担心“风险转移”。
中国香港选择了“有序开放”的路径,想在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找到平衡。

图源:联合早报
3. 美国:打压与接纳并存
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一向“左右横跳”:
SEC(证券交易委员会)频频起诉交易所与项目方(包括孙宇晨);
但同时,国会也在推动“稳定币法案”,希望为行业提供合规框架。
美国的逻辑很清楚:投机可以打击,但创新不能放弃。
比特币、以太坊在美国依然是合法资产,Circle发行的美元稳定币USDC也已成为全球支付的重要工具。
4. 新加坡:开放合规,拥抱稳定币
与中美截然不同,新加坡金管局(MAS)选择了拥抱并监管的路径:
2020年,新元挂钩稳定币XSGD上线,由StraitsX发行,并在星展、渣打银行持有1:1储备;
2023年,StraitsX 获得 MAS 批准的 主要支付机构牌照;
2025年9月,XSGD登陆Coinbase,成为新加坡与全球用户可直接交易的稳定币。
新加坡的目标很明确:借助稳定币,强化其作为亚洲数字金融枢纽的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收紧执法,中国大陆全面禁止,中国香港谨慎试探,而新加坡则成了“最欢迎加密的地方”。

图源:联合早报

四、两个天才,四种制度:
谁才是真赢家?
回看吴舰和孙宇晨:
吴舰在华尔街的故事,反映了美国资本市场“规则游戏下的无限试探”;
孙宇晨的币圈冒险,则揭示了中国对金融秩序的高压管控。
四地对比:
中国大陆:零容忍,防风险第一;
中国香港:监管沙盒,试水稳定币;
美国:既打击又扶持,风险与创新并行;
新加坡:合规创新,借稳定币抢占先机。
如果把他们放进一个坐标系:
吴舰代表“美国式创新的灰色边界”;
孙宇晨代表“中国式管控的海外逃逸”;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则分别体现了“谨慎试水”与“主动拥抱”。

图源:联合早报
结语:未来的虚拟货币格局
金融史一再证明:监管不是为了消灭创新,而是为了筛选能留下的创新。
吴舰和孙宇晨,一个在现实金融体系里翻腾,一个在加密货币世界里闯荡,最终都成为监管与制度的牺牲品/幸存者。
虚拟货币的未来,可能不会属于这两位天才,但一定属于能在监管框架下稳步发展的国家和机构。
中国大陆可能继续高压,直到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
中国香港会成为中国的“金融实验田”;
美国依旧摇摆,却凭借美元地位占据主动;
新加坡,则可能凭借XSGD等稳定币,真正成为全球加密合规的枢纽。
出不了国的吴舰,回不了国的孙宇晨,不过是世界金融秩序中的两粒尘埃。
而加密货币的浪潮,仍在向前汹涌而来。
注:参考整理来源于新浪财经,腾讯财经,联合早报,Forbes综合新闻报道整理,转载须注明出处,侵删联系。
…
👇加V进入新加坡最大出海社群👇

往期推荐

